艾灸是一种纯自然地中医养生方法,是非侵入性医学,既不通过肠胃吸收,又不通过肝肾的代谢,平时可以买些产品用来自我养生保健。艾灸在保健及调理过程中,必然会有各种各样的调整反应,这是好现象,说明身体的气血还算是旺盛的,正气能够被调动起来积极对抗病邪,一般反应越明显调理效果越好;相反的,艾灸调理后如果人体没有明显的反应,则说明身体虚弱反应迟钝,那疾病被治愈也就会更加缓慢。
1、艾灸后经期变化
大姨妈提前或推后:艾灸的作用最先走向的就是女性和男性的生殖系统,所以女性做艾灸例假3个月之内为调整期,例假提前或推后都属于正常的调理现象。
艾灸之后例假延迟或者量减少,灸后例假延迟,是原来体内寒邪较重,艾灸后有艾草的参与和熏灸的热能的介入,使体内逐渐充盈着元气,此时在体内的寒邪,湿邪还没有完全排除,而这些寒邪和湿邪时刻在堵塞着经络,影响着气血的运行。这时,原本可能是正常的例假,通过艾灸后,就出现了正邪的较量,部分人会出现例假延迟的现象和经量逐渐减少的情况。
艾灸之后例假提前,艾灸属于中医疗法,通过温热经络,使女性的气血运行更加平稳、规律,所以,可能会影响女性例假情况。而艾灸后例假提前,可能是艾灸后引起气血运行变化造成的,如果没有其他症状,则不必担心。
艾灸之后例假量增加,有两种可能:一、艾灸是温通作用,身体体质属寒性例假不调,温通后淤血排除,量较前大且身体无虚弱感等不适。二,艾灸温热作用,例假不调又是因为内脏湿热等原因造成,那么艾灸温热作用则会增加血量,形成淤血,郁热于内而不发对身体不好,是淤血随例假排出体外的现象。
2、妇科疾病在艾灸的时候会有分泌物
有的人艾灸后,会有褐色的分泌物排出,也有的会有水样的,有的会有脓样的分泌物,这些都是艾灸调理后身体在调整和消炎的过程,一般过一个阶段,这些分泌物会逐渐减少。
若有肌瘤,积液,囊肿等妇科疾病,在经期的时候,也会有烂肉,血块,血水等排出来,应该是肌瘤,积液,囊肿的分解。不要害怕,有上述疾病的人建议经期艾灸,给疾病以出路,月经期就应该是排出疾病的通道。
3、做完艾灸后下部瘙痒、分泌物增加或有血块
有的人是在艾灸一两次后或者艾灸一段时间后,下部瘙痒、分泌物增加或者有血块,这是子宫卵巢阴道内部的湿毒产物较多,在艾灸的作用下,分泌物增多,通过阴道排除,在排除的过程中刺激阴道产生瘙痒,这时候,切记用手抓拭,可用淡盐水或者蛇床子、蒲公英、白鲜皮煮水擦洗,水温不易过高。坚持艾灸,瘙痒会逐渐缓解。
4、艾灸后肚脐以下起水泡
脐周或者脐下出水泡,这种表现是肠道湿寒、宫寒,体内寒湿气比较重,有的初期会在艾灸的位置起红点,伴随着痒,严重的人会在脐周起一圈硬皮。妇科不好、例假不调,调整经期中,会出现短暂乱经(前面提到的例假推迟提前或者量大量少都有可能)。
艾灸后女性出血:艾灸具有活血的作用,使气血在经络中运行加快,从而使肝疏泄太过了而引起的出血。可以调整减少艾灸的频率和时间,待气血运行恢复后,逐渐正常。
5、艾灸时感觉热能窜到会阴部位
感觉热能窜到会阴,这是特别好的现象,说明对卵巢功能效果显著,这是打通任脉、督脉、冲脉的现象。
6、做完艾灸后,脐部有出黄水的现象
这说明有妇科炎症或肠胃炎症,可持续艾灸。
附:女人艾灸哪个部位好
临床上女人常艾灸三阴交、足三里、关元穴、肾俞穴、大椎穴,对于补脾胃、散寒或调理部分妇科症状,效果较好。
不同穴位有不同的作用,建议你在灸前咨询舒氏慢性病调理中心,中心将根据你出现的症状,指导你选择合适的部位和合适的灸条进行艾灸。
舒艾家商城:https://h5.youzan.com/v2/showcase/homepage?alias=rGI0iayn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