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来了须“躺平”

1核2G云服务器首年88元

       焦虑是一种情绪,不像身体表面的部件一样可以直观的,它是无形的,但是可以感受到的,作用于有形的身体。它是一种物质,像空气一样。

      焦虑来自外界的压迫和威胁,自己的生存空间被他人侵占和蚕食,究其原因归根于自然界和生活工作中资源的稀缺性、有限性和获取的艰难。如果像共产主义社会描绘的那样,物质资源极大丰富,可以按需分配,哪里还有现在的焦虑?学生爱好什么就学什么,想上哪个学校就上哪个学校;毕业后想从事什么工作就从事什么工作;衣食住行,都能如愿满足,想到就能得到,还会有焦虑吗?

       现在的焦虑就是想到,但是得不到,被别人得到了、占去了、抢走了。名校就那几个名额、旱涝保收的公务员千里挑一、好公司就那几家、好房子名车子远超自己的收入,尤其是拥有这些东西以后给自己带来掠取更多资源的便利、周围人的艳羡和尊重,大家都在争都在抢,怎能不焦虑

许多人有意识或者无意识得把他人光鲜显赫的过往或者当下的状态当作了自己的未来。这个想法如果成立,前提必须是人生是可以复制和借鉴的。但是人生可以复制和借鉴的吗?显然不能。历代的圣贤、富豪、“成功”人士纷纷著书立说,分享经验,这类的文字多如繁星,如果可以复制,是不是人人皆圣贤?是不是人人都成功?人人都是富豪了?这些光鲜的人用数十年的时间达到大家艳羡的状态,然后把过往用文字表述出来。一方面是时间上的极度压缩,几十年的分分秒秒变成几十页、数百页的书,这中间做了多大的删减和压缩啊!就像地球被压缩成课桌上的地球仪,如果参照这个地球仪从一个地方走到另外一个地方,途中的困惑可想而知。同理,想用极短的时间达到别人数十年的成就,不焦虑是不可能的。另一方面,成功人士的经验、思想和认知从经历、感受转变成文字,再由文字转换成模仿者的理解和感受,这中间经历了数次的翻译和重新编码的过程,到达模仿者的认知里面可能已经面目全非。模仿者依此行事,参照的实际上依旧是自己的认知,而不是成功人士的。“别人能,我也能。”“别人能,我为什么不能?”这样的鸡汤有些时候是不可取的,应该给自己再来一碗汤:“别人能,我可能不能。”“别人能,我为什么就能?”这样就会少一些焦虑。“尽人事,听天命”就是减少焦虑的好方法之一。

躺平艾中医认为:“躺平”实际上就是解决焦虑的好方法之一。“躺平”不是躺倒不干了,成为社会的累赘和负担。或许每一个人都经历过“躺平”,或者说会经历“躺平”的阶段。

如果焦虑,不妨“躺平”

“躺平”的状态下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为以后的继续“躺平”获取必须的支撑资源,周而复始。

1-2010222250095Y.png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 QQ交谈

邮箱: yuanmazhi#qq.com(发送邮件时,请把#换成@)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