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记载:“春夏养阳”、“长夏胜冬”,说的是在夏季培补人体阳气,到了冬季就不易受到风寒邪气侵袭,能更好地进补藏精。
我们可以把身体比喻成一个储蓄阳气的银行,在阳气充足的夏季,先蓄满阳气,等入秋了才能更好地收敛阳气。到了寒冷的冬季,就把这一份阳气好好养藏,体内阳气储备充足,就不会那么多病痛。
尤其过敏体质,有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咳嗽、久咳不愈、反复呼吸道感染、哮喘等病史的,更要抓紧这段时间。
三伏天是“冬病夏治”的最佳时期
“冬病”指的是寒性疾病,一般多好发或加重于冬季,常见的“冬病”有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咳嗽、虚人感冒、支气管炎、哮喘等。
“夏治”指的是在夏季自然界阳气旺盛之时,利用食疗、穴位敷贴、天灸等方法补益温阳、祛除寒邪,起到预防“冬病”发作的作用。
其实在古代,“冬病”是因为天气寒冷才会发病,但现在,在夏季也很高发。现在生活条件变好了,人们会长时间地吹空调、吹风扇,家家户户都有冰箱,在夏季也会吃很多冰西瓜、雪糕、冷饮,更容易感受寒邪。而且,空调、风扇、冰箱制作出来的“寒邪”不同于大自然的寒邪,是人造的,所以更为凶猛。所以,我们比古人更需要借助大自然的旺盛阳气,彻底把寒邪驱除出去,补足一身之阳。
三伏天就是温补阳气、驱寒散邪的最佳时机,最适合“冬病夏治”。三伏天期间,万物升阳,阳气蒸腾浮越,人体的阳气都跑到体表,发散外越,体内阳气空虚。此时,身体也提供了填充阳气的空间。加上天气炎热,人体腠理疏松,经络气血流通,在这段时间,填充阳气是最高效的。可以通过一些中医手段温补阳气,祛除阴寒之病邪,增强抵抗病邪的能力,减少“冬病”的发作次数。
三伏贴
“冬病夏治”最常见的方法就是“三伏贴”。它所用的药物多是辛温发散、通络止痛、活血温里的,主要针对虚寒体质以及寒证的调理。
总的来说,三伏贴比较适合阳虚、体质虚寒的人,比如脾胃虚寒较重、手脚长期冰凉不能自温、畏寒怕冷;有慢性胃炎、慢性肠炎、胃肠功能紊乱等消化系统疾病;抵抗力差、容易生病,呼吸道感染、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慢性咽喉炎等反复发作;过敏体质,有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咳嗽、哮喘等病史,都是可以考虑贴三伏贴的。
舒卿老师的伏九贴是根据多年临床经验总结出来的经验方,很适合用在三伏天调理体质,可以有效地缓解寒证。
● 2023年三伏天时间
一般情况下,三伏天就代表“三伏”,一伏就是10天,三伏就等于30天。但根据老祖宗的历法,今年的三伏天有40天,再加上引伏以及最后的加强伏,那么整个三伏天的调理周期多达60天。对艾宝来说,是特别珍贵的一段调理时间,要好好抓紧。
伏前解毒:2023年7月1日~7月10日;
初伏祛寒:2023年7月11日~7月20日;
中伏清养:2023年7月21日~8月09日;
末伏化瘀:2023年8月10日~8月19日;
伏后固本:2023年8月20日~8月29日。
注意事项:
(1)三伏艾灸一般选在伏前、头伏、中伏、中伏加强、末伏、伏后第一天上午10-11点,上午11点到下午1点是午时。中医认为此时人体的阳气升发,人的穴位、毛孔充分张开,艾灸渗透力强,疗效最好;
(2) 每次间隔时间为10天,连续3年疗效最佳。
三伏天祛湿最佳时间详解
三伏天是一年中气温最高又潮湿、闷热的时段,处于小暑以及处暑之前,主要分为初伏、中伏以及末伏三种,三伏天期间人体的阳气是最旺盛的。
而中医认为认为天然界中气候潮湿、食肉等是湿气的来源,湿邪过重则易伤阳气,三伏天的时候是最适合去湿气的时候。
一般来说,整个三伏天期间都是比较适合祛湿气的,通常只需要顺应三伏天时间表进行艾灸、拔罐、针灸或者进行三伏贴即可。
舒艾家商城:https://h5.youzan.com/v2/showcase/homepage?alias=rGI0iayn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