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书配上八卦之后,由易而衍生的各种术数便生动起来了。其中就有有关人体部位与器官的各种应用。彼为神奇实用。洛书配后天八卦诀:“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
寒湿、痰浊之症怎么调?调病思维都在这张图上呢。
1.寒湿怎么调?坤兑坎离(脐)加气血三针第一针位置;金针,加归脾。
2. 湿热。乾兑坎离 (脐)加太冲。用针法也是一样的道理,金针、木针、肾源三针。
所有脑梗、心梗的调理思路是以滋肾阴、通四末为主。
治疗和浊湿相关的,包括脑梗、心梗、风湿类的疾病(象风湿骨病、风湿性心脏病,兼有便秘)、冠心病等都可以用这个方子。要分两步走,第一步.如果伴有手麻脚麻的一定要先通四末(灸方一),然后再用这个灸方(三)。第二步.如果还伴有气喘(气不足就会喘)、咳喘,肝大或者脾大的(要养血必先调气),就先调气,用灸方二。
这是三组方子,有麻的先用灸方一,再用灸方三,如果有喘的先用灸方二,再用灸方三。无论哪一组方子,最后都落脚到灸方三。
(一)手麻、脚麻、半边身子麻、口歪嘴歪、口干口苦的,用通四末的灸方。(神阙每天必灸)
第一天上午,中脘、足三里,各30分钟,四君子灸条。下午,环跳,阳陵泉,各25分钟,一贯煎灸条。
第二天,如果病人还吃不下饭,腑气不通,胃胀气,继续灸第一天上午的灸方。下午再灸肩髃,曲池,玉屏风灸条。
第三天,风池,悬钟,各25分钟,一贯煎灸条。
第四天,环跳,阳陵泉,各25分钟,一贯煎灸条。
第五天,风市,申脉,各25分钟,一贯煎灸条。
第六天,身柱,(腰)阳关,三阴交,各25分钟,六味地黄灸条。
第七天,天突25,巨阙30,四君子灸条。
第八天,委中,照海,各25分钟,六味地黄灸条。
手脚冰凉的,说明小肠温度不够,就再加灸下脘、天枢和气海,这是升小肠温度的。
通四末针方:气血三针+太冲、行间,肾源三针+水针下三才。如果脸麻可加补中益气(也可以用足弓三针),丰隆、委中、血海等区域刺血,口内咬合线刺血。手脚凉的(小肠温度低,静脉血回流出了问题),痔疮三针加支沟镇针,或者用气机三针+气血三针作为推动。
(二)气不足的,伴有咳喘,肿大,脾大的灸方。(神阙每天必灸)
第一天,风门,阳陵泉,各25分钟,玉屏风灸条。
第二天,天突30,中府25,合谷25,玉屏风灸条。
第三天,肺俞,尺泽,各25分钟,玉屏风灸条。
第四天,章门30,肝俞25,一贯煎灸条。
第五天,脾俞,阴陵泉,各25,归脾灸条。
第六天,关元,曲骨,三阴交,各30分钟,六味地黄灸条。(相当于肾源三针)
(三)心梗、脑梗、风湿类心脏病、冠心病、风湿骨病等的灸方。(神阙每天必灸)
第一天,中脘、足三里,各30分钟,四君子灸条(让脾胃之气转起来)
第二天,下脘,天枢,气海,各30分钟,四君子灸条。(提高小肠温度,增加小肠阳化气的功能)
第三天,关元,曲骨,三阴交,各30分钟,六味地黄灸条。(激发肾阳,滋肾水)(前三天是固本培元,让下半身干活)
第四天,期门,太冲,各30分钟,一贯煎灸条。(涵木)
第五天,心俞,神门,各25分钟,中君灸条。
第六天,膈俞25,膻中、巨阙各30,中君灸条。(开胸理气)
第七天,厥阴俞,少海,各25分钟,中君灸条。
第八天,天池25,间使30,中君灸条。
第九天,肾俞30,照海25,六味地黄灸条。
配组用法。1+3或2+3
红斑狼疮是小肠的问题。
舒艾家商城:https://h5.youzan.com/v2/showcase/homepage?alias=rGI0iayncH